趋势一:人工智能
IBM 正在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机器人更好地将合适的姿势、音调与语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关键就在应用于数据分析。而其中的视觉数据分析的进步以及速度的加快将会跨越不同的领域带来广泛的影响。IBM 科研部的认知计算副主管 Guru Banavar 曾表示过:「人工智能在理解图像方面的技术大大加强,这包括对于例如目标、人和地点等特殊元素的文本和意义等。」Banavar 特意指出,人类工作者需要处理海量的视觉信息,她同时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放射科医生每分钟需要对 16 张放射相片做出诊断,而拥有视觉数据分析的机器则可以更快。世界上最为知名的信息技术分析公司 Forrester 经研究后声明:「 加快数据处理的速度会大幅提升 2016 年人工智能在商业中的表现。」分析师 Brian Hopkins 表示:「 机器学习将会取代手动数据处理与数据监管等累活脏活,节省下的时间又可以促进数据策略的发展。」
而用来处理语言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理解为听觉数据分析)的提升会让人们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微软的雷德蒙德实验室研究员兼管理主任 Eric Horvitz 表明,虚拟助手( 如苹果的 Siri 和微软的 Cortana )与人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智能化。在未来,虚拟助手能够准确的判断用户言语间的语调变化并进行分析处理后给出更完美的回答。人工智能律师初创公司 ROSS 的 CEO Andrew Arruda 曾表明过:「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基于计算机的语言跟它们进行交流,这正是我们需要跨越的一步。」这意味着我们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语言交互将会发生关系上的转变,不再是用户迁就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语言,而是人工智能通过听觉数据分析而理解用户的语言。
在去年 11 月,谷歌开源了它的机器学习框架 Tensorflow。在几个星期后,Facebook 也开源了 Big Sur 的设计,这是这家公司AI算法运行的计算机服务器。谷歌、Facebook、微软和 IBM( Arruda 的公司 ROSS 正在使用 IBM 开源的沃森工具)正在彼此竞争更为突出的人工智能,从而在人工智能市场中取得领导地位。Arruda 评价这场竞争为「一场天才间的战争。」而这种为创业公司与研发者推出开源工具的行为并不是竞争的唯一手段。微软、Facebook 与苹果都在 AI 虚拟助手这场竞争中挑选出了自己的战将( 如微软的 Cortana,苹果的 Siri 和 Facebook 的 M ),想要从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的竞争中为自己圈得更大的领地。
趋势二:智能汽车
如今,为了适应市场,汽车的智能化和共享化的趋势变的不可阻挡。汽车的智能化实现「人-车」之间的互动,车辆变的智能化,例如自动检查车身状况并对车主进行报告,行驶时对驾驶员给出建议等。汽车共享化,即车联网,车联网实现「人-车-网络」三者之间的互动,所以共享化也必将是智能汽车的发展趋势之一。而智能交通则将实现「人-车-网络-路」四者间的互动,从而实现自动驾驶或者更进一步的无人驾驶。这几项技术都将依托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以及运营商。而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化汽车正在逐步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智能化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而行驶安全性却越来越高。
而在今年的 CES 展会上,各大智能汽车都迫不及待的在会场上「秀肌肉」。谷歌亮出了低成本的 LIDAR 感官系统,丰田则秀出了低成本高精准的地图绘制,英伟达也晒出了 Drive PX 无人驾驶处理平台,还有宝马 i8 Spyder、微软、谷歌等公司也不甘居人后的秀出人机交互。在这会场上,无论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巨头,都把智能化摆在了首要的战略位置。
2016 年,车联网相关政策一经发布,国内智能汽车的战场上就开始硝烟弥漫,乐视网首款汽车将亮相,阿里巴巴首款互联网汽车有望上市,百度无人驾驶完成路测等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表明,智能汽车的时代要来了。
趋势三:智能穿戴
无论是苹果的 Apple Watch,三星的 Gear S2,Misfit 的 Misfit Ray,还是国产的华为的 HuaWei WATCH Elegan,以及前一段时间的纽约时尚周,英特尔推出的「智能文胸」和搭载传感器可以控温的连衣裙。对于智能穿戴的广阔市场,各大厂商都在默默的争夺着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笔者断定,智能穿戴也必将是 2016 年电子产品发展趋势之一。
目前来说,智能穿戴的市场基本都集中在全能型的手表和专用型的手环上。虽然智能手表拥有更为全面的功能,能够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可以避免用户同时佩戴多块设备的不便,但其功能并不精准,而且有部分功能是用户并不需要的,这样就造成了功能的浪费,而且这一类全能型的穿戴设备的价格都较为昂贵。手环则恰恰相反,功能较为专一,而价格相对较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其进行选购,所以其市场的广阔性要远大于全能型穿戴设备。
趋势四:VR(虚拟现实)
如今 VR 市场大热,随着 Facebook、谷歌、索尼和 Valve 等大公司的竞争,目前已经出现了多次数亿美元级别的投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今的人们已经不在满足于平面上所显示的影音,市场对于 VR 的需求必将导致 VR 成为趋势之一。VR 早在 2014 就出现在电子产品的市场上,只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并变的火热,而前一阵三星 Gear VR 头显的发布则是打响 VR 市场之争的号令之枪。国内的各大科技大佬们也将目光瞄准了这一技术,以小米、乐视为代表的科技型互联网公司更是快速的进入,企图迅速占领国内 VR 市场,而像暴风科技( 2014 年就已开始接触 VR 技术)等早期 VR 厂家也是跃跃欲试,试图在 VR 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而国外的 VR 市场之争则更为激烈,Facebook 的 Oculus Rift 项目和微软的 Hololens 项目都宣示着这两大巨头对于 VR 市场的看重。而苹果也必定不敢寂寞,网上有传言说苹果公司现有一个数百人的团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发 VR 产品。而笔者曾在设计癖上发表的关于苹果VR 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关于 Apple 公司将要进军 VR 市场的推测。
当国内各大厂商还在关注于 VR 的影音及游戏市场时,国外市场已经有人将 VR 引入到医疗、教育、设计等领域。甚至有部分专业人士认为,相比于几乎只拥有影音功能的民用 VR 设备( VR 头显),VR 在企业中的专业领域上的适用性会更强,比如医疗机构和教育机构。VR 能够打造 360 度全方位的细腻体验,使用户能够模拟探索地形、参加活动、培训人员、治疗病人等。而在 2016 年 CES 上各大企业也都展示了 VR 技术在教育、医疗、体育、设计等专业性领域的应用,而且各大企业更为关注 VR 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盈利的最佳实践。其实这一想法无非是效仿计算机的推广,先让 VR 在诸多专业领域受到认可,然后再逐步推广到个人用户,以此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不仅是电子产品行业的大佬们对 VR 产品高度关注,好莱坞也对 VR 技术也表示了狂热的兴趣。虽然目前好莱坞也仅推出了几款短视频以作体验之用,但随着好莱坞工作室对 VR 的投入越来越多,长篇幅的影视类 VR 作品将会于 2017 年出现。而这意味着新一代的导演不得不学习如何使用非线性媒介来讲述电影故事,也就是说 VR 影片最终将会越来越像 GTA(侠盗猎车手)、我的世界、光晕等类的游戏。
趋势五:无人机
目前,无人机的应用焦点还是集中在拍摄方面。但其实无人机在农业、房地产、新闻、科研、执法等领域也有着无限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有部分无人机已经成为普通消费者「手中的玩物」。而无人机广阔的市场前景致使无人机厂家对于市场需求与技术的发展也变得格外敏感。
从 parrot 的 AR Drone 系列开始,无人机就开始通过移动设备来进行操控,各大无人机企业将其公司生产的产品与移动设备结合的智能化操控模式就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最为方便的移动设备就是手机,通过专属 App 连接无人机,操控无人机上升悬停、航线规划、自主飞行、GPS 跟随、虚拟摇杆操作等功能都可实现,而且也可以将无人机航拍到的画面直接上传到手机上,其优点是轻巧、易携带、易操作。各大无人机厂家如果想要开阔更大的市场,操控门槛低则是重中之重,否则无人机仍将只是发烧友或刚需者的专属用品。
手机 App 的简单化操控虽然让无人机的使用变的没那么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多数无人机都无法感知障碍物并进行避开,所以一旦它们的飞行路径中有障碍物阻挡,它们将无法自主避开,极有可能直接报废。所以现在的无人机已经不仅仅是由用户进行简单的操控了,更多的则是需要诸如自动避障、室内视觉定位、自动跟随、移动智能化操作等更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其实只要在手机 App 操控与安全方案之间搭起技术桥梁,无人机通过手机安全可靠的智能化操控并不是不能实现。而如何将二者完美融合的问题则留给各大无人机企业了,我们对此拭目以待。
趋势六:柔性显示屏
在 2016 CES 上 LG Display 展示全球首款实现 30 R 曲率半径的 18 英寸可弯曲 (Rollable) OLED 屏,此外还有 65 英寸凹面 (Concave)/凸面 (Convex) OLED 屏。还展出了将控制电路隐藏在屏幕下方,屏幕像纸一样薄的 55 英寸 Paper-Thin OLED 电视,这几项产品的展示体现出了 OLED 未来的无限可能。虽然在 2016 CES 会场上,有不少厂商( 例如 LG )展示了柔性技术,但是它们所展示的功能都比较单一,那就是可卷曲的屏幕和可拉伸电路。但是目前柔性显示屏的主要障碍( 例如可拉伸电路和可弯曲电池等技术 )正在被世界各地的研究实验室所逐渐克服。而一旦当这些障碍被克服,未来的电子产品将会变的更加的小巧随身。